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动态

快马加鞭未下鞍——长春经济圈环线高速公路建设见闻

时间:2022-09-27 15:08 来源:
【字体: 打印

  来源:吉林日报

  九月的省城,处处呈现出一派收获的景象。

  秋分刚过,记者走进初具规模的长春经济圈环线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现场,目光所及,处处洋溢着大干快上、全力以赴抢抓工期的如火如荼建设氛围。

  在工程一期起点——九台南收费站施工现场,挖掘机、打孔机、铲车、罐车等10余台机械设备来回穿梭,100余名工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铺装路缘石、人行步道方砖等工作有序推进;公路两侧,巨型塔吊长臂挥舞,挖掘机、运输机轰隆作响,往来频繁,数十名工人正在进行边坡填土工作;K130桩号附近中央分隔带,12台打桩机正在高速作业,伴随着打桩机嗒嗒的锤击声,一根根护栏立柱被牢牢地钉入地下,放眼望去,银色的镀锌钢立柱一字排开,整齐划一,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争分夺秒的建设速度令人振奋。据中交一航局长春经济圈环线高速公路九台至双阳段项目副总经理陈国忠介绍,在长春市交通运输局的调度和组织下,自今年4月28日复工以来,为推进工程速度,一期项目已累计派驻管理人员383人,施工人员2157人;投入大型机械设备近千套;设立水稳拌和站11座,增加前场摊铺设备12组。为加快沥青施工进度,除自建沥青拌和站外,在社会租赁沥青拌和站11座,并增加前场摊铺设备8套。目前,每天可完成沥青混凝土2.5万吨以上,保证主线沥青混凝土如期完工。

  高效、快速的施工建设,离不开项目部的提前规划和周密部署。为确保项目如期完成,一期项目成立现场包保小分队和路巡组,采取夜间施工,部分工点24小时不间断作业等措施;每天召开生产调度会,总结当日生产完成情况,分析未完成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调整资源配置,做到以时保天,以天保周,以周保月。

  截至目前,长春经济圈环线高速公路一期工程主线路基和桥梁施工已经全部完成,全线实现双幅贯通,路面水稳摊铺、防护附属工程施工进入尾声,正在全面开展沥青路面摊铺及交安、机电工程施工建设;二期工程也掀起大干热潮,饮马河特大桥桩基施工全部完成,长双烟公铁分离桥 9 月底将完成所有下部结构建设,伊通北互通路改桥进入桥面铺装阶段。

  为建设优质工程,在注重提高施工进度的同时,长春经济圈环线高速公路建设严把质量关,引进新工艺、新技术,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在一期项目路面一工区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一层沥青面层的摊铺工作,随着1台大型摊铺机将滚烫的沥青均匀摊铺在道路上,数台压路机紧随其后,来回有序反复碾压,一条平整的沥青路面随即展现在眼前。

  “我们给每台压路机都安装了一套路基智能压实系统,智能压实系统相当于压路机的‘大脑’,这个‘聪明的大脑’可以不间断、实时采集压实温度信息及碾压行进数据,施工人员通过‘大脑’反馈的信息,可以有效地调整压路机行进速度,达到连续一致的目标压实遍数,从而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及压实度。”施工现场,中交一航局长春经济圈环线高速公路一期项目路面一工区党支部书记孙健告诉记者,他们将信息技术融入到项目建设中,工程管理和施工技术实现了精细化、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保障了工程质量。

  孙健介绍,项目全线引进了路基智能压实系统,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路基压实全过程监控,建立起预测、预警机制,实现自动分析、实时纠偏,确保施工全过程受控。同时,建立了混凝土生产质量监测系统,利用GPRS远程信息传输和数据存储、分析平台,建立拌和站生产实时数据库,通过与设计值进行对比,及时发现超差,有效提升了混凝土生产质量。“为保证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我们对预制梁采用蒸汽养护,确保在环境气温较低时,仍能实现较好的养生温湿度,快速达到脱模强度,加快了模板的周转,提高了生产效率。”孙健说。

  开足马力抢进度,快马加鞭未下鞍。经过近三年的建设,长春市交通运输局加快推进长春经济圈环线高速公路建设,其中一期工程九台至双阳段,主线全长79.5公里,现已进入主线冲刺阶段,将于2022年末达到主体通车条件;二期工程农安至九台、双阳至伊通段,全长125公里,目前正在进行路基、路面工程和桥梁、涵洞工程施工,计划2024年完工;三期工程经伊通、公主岭至农安,全长144公里,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预计今年开工,2025年完工。

  周道如砥,路通八方。作为一条长春市连接农安、德惠、九台、永吉、双阳、伊通、公主岭的高速公路,建成后将有效提升路网效率,实现1小时客货运快速到达,更好地完善区域高速公路网络,为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和周边县域发展注入新动能。